蘇洵、蘇軾、蘇轍父子名聞天下,世稱「三蘇」,蘇軾、蘇轍當年連袂赴京趕考,結果雙雙金榜題名,轟動一時。兩兄弟之有如許成就,乃完全受其父蘇洵薰陶所致,蘇洵是當代著名之文學家,以雄辯聞名於世,被譽為「當代荀卿」,在其教誨下,蘇軾、蘇轍打下堅實的文學基礎,其中又以蘇軾名氣最響,他也嚮往陶淵明的鄉野生活,把住所取名東坡,所以後世又稱其為「東坡居士」。

蘇東坡喜吃五花三層的紅燒肉,台北故宮三樓最受歡迎的肉形石,就被稱為「東坡肉」,是觀光客必看的故宮三寶之一。

當然,蘇東坡不是一開始就那麼順遂,他也有過一段青黃不接的日子,某次他就跟一位好友提起,他每天吃的都是「三白飯」,並說世上沒有比此飯更好吃的了。朋友問他到底是甚麼菜色那麼好吃,蘇東坡起初只是笑而不答,後來被逼急了才解釋說,三白飯就是白塩、白飯、白蘿蔔。

蘇軾說過就忘了,後來朋友請吃飯,請帖上寫著請吃「三皛飯」,蘇軾一會兒沒會過意,以為對方請吃甚麼大餐,就興沖沖地赴宴去了。結果端上來只有三樣東西:一盤細白鹽、一碗白米飯,另外就是一碟白蘿蔔,這才知道上了老當。

後來,蘇軾回請那位朋友,請帖上寫著請吃「三毳飯」,朋友也不以為意,以為蘇東坡愛吃,也許又琢磨出什麼好吃的東西來了,便喜孜孜地盛裝赴宴。結果等了半天桌上什麼東西都沒有,便問蘇軾說:「三毳飯」呢?蘇東坡不疾不徐地回答:「鹽也毛,飯也毛,蘿蔔也毛,這三樣東西都毛,不就是『三毳飯』麼?朋友氣得吹鬍子瞪眼,蘇東坡這才拿出盛宴出來招待這位老友。原來當時人常將「無」唸做「模」,又訛為「毛」,『三毳飯』就是什麼都沒有,真個是君子報仇三年不晚。

在大陸吃飯,千萬注意別被餐館的菜名給唬弄了,試舉幾個例:

青龍過海-一碗清湯,上面漂著一根蔥

母子相會-黃豆炒黃豆芽

走在鄉間小路-紅燒豬蹄

一國兩制-煮花生和炒花生

火山下大雪-蕃茄上面灑白糖

青龍臥雪-一盤白糖上面放根黃瓜

悄悄話-豬舌頭和豬耳朵

絕代雙驕-清辣椒加紅辣椒

心痛的感覺-一杯白開水

牛拉麵-一片牛肉也沒有,開店的老闆姓牛

貝勒爺李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有一則電視廣告是說,兩個人同去吃飯,一個人老喜歡貪便宜,叫同事付帳,後來不知辦了什麼卡,可以買一送一,才請同事免費吃了一客,不過最後還是加了句:「晚上該你請客。」

我們周遭經常會碰到這種人,喜歡吃同事、佔別人便宜,我們就稱這種人、這種作為叫「敲竹槓」。

「敲竹槓」一詞是有來頭的,清末,鴉片走私十分嚴重,走私者挖空心思來藏匿鴉片,躲避緝查。

有一次,一艘商船駛至浙江紹興碼頭,緝私官帶人上船檢查,查遍了整座船艙也沒發現甚麼蛛絲馬跡,這時,一個老師爺吸著長煙筒,漫不經心地走到船艄,隨手在撐船的竹蒿上敲著菸灰,敲得竹蒿「嘟嘟」作響,本來還沒怎麼樣,別人也都沒甚麼反應,船主人卻嚇得面如土色,趕緊把這位師爺偷偷拉到船艙內,掏出把銀子悄悄塞給他,師爺這才知道,剛剛自己誤打誤撞,那竹蒿內鐵定有鬼。師爺是何許人也,拿人錢財,予人消災,便走出船艙,手一揮說:「我都檢查過了,這裡啥都沒有。走吧!」

以後,「敲竹槓」就成了訛詐財物、金錢的代名詞。

敲竹槓的人真的很討厭,其實只要自己心裡沒鬼,怕他幹啥?

貝勒爺李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天談談名列「唐宋八大家」之首的文壇巨擘-歐陽修

歐陽修一生刻苦好學,手上沒有一刻離開過書籍,坐著的時候讀經史;躺著的時候讀小說;上廁所的時時讀小品。他自己也曾說過,「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大多在”三上”完成的,也就是馬上、枕上、廁上。」所以後人又稱其是「三上先生」。

歐陽修治學非常認真,有一次他的好友韓琦蓋了所新厝,請他提詞,歐陽答應了,新厝完成,他也完成了「畫錦堂記」一文,交來人送往鄰郡相洲。

歐陽修晚上輾轉咀嚼白天所寫的文章,發現文中「仕宦至將相,錦衣歸故鄉」不妥,再三斟酌,認為應在兩句間各加一個”而”字,也就是「仕宦而至將相,錦衣而歸故鄉」才能上下貫通、音韻順暢,可是文章已著來人帶走,怎麼辦呢?歐陽修立即叫醒家僕,牽來快馬,令其連夜追趕,加僕馬不停蹄,直追到第二天日落,才將那人追上,歐陽修取回文章,加上”而”字,重新交給來人帶回,心裡才踏實下來。

歐陽修有那麼大名氣,但他並不自私,很能提攜後進,順便講講蘇東坡。

蘇軾當年考進士,主考官正是歐陽修,但當時歐陽並沒給蘇軾第一名,有人說他忌才,後來歐陽修解釋,他見蘇軾文章寫得豪放灑脫、風格渾厚,充滿才氣,對其文十分賞識,但當時的考卷都是密封的,他以為那是他門生曾巩的試卷,為了避嫌,才點選第二,後來知道是蘇軾的卷子,他還後悔了半死。

歐陽修曾對外人說:「讀蘇軾書,不覺汗出,快哉!老夫當避路,放他出一頭地。」這就是成語「出人頭地」的由來。

貝勒爺李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兩年前政府開放陸客來台,由於陸客的層次、水準不一,吐談、抽菸,喧嘩….破壞了餐廳或賣場的消費品質,因此有業者乾脆在門口掛上「不歡迎陸客」的標誌;曾幾何時,南部水果攤竟然反其道掛起「本區僅接待大陸團」的招牌。

其實說穿了一點也不奇怪,遊覽車司機分得最清楚,哪些休息站是做「國旅」-也就是國民旅遊的;哪些店是專做「陸客」的,井水不犯河水,大家心照不宣,司機把客人帶去多半都有油水,有的是抽成,有的是給紅包,最差的也會塞給你一兩袋水果。

這是旅遊界的「潛規則」,本地客人知道行情,價格太貴根本不會買;陸客不一樣,「貨品價格貴不貴,全憑導遊一張嘴」,店家、司機、導遊串通好了,把客人往店裡一帶,就等著分紅吧。

幾年下來,陸客也變精了,套句順口溜:「從南京到北京,買的沒有賣的精」,一味的對貨品吹噓,客人反而是逆向操作,你愈說我愈不買,所以別以為陸客團很好賺,現在是愈來愈沒搞頭。

何不老老實實、本本分分做生意呢?陸客也不是傻瓜,他不會比較嗎?當知道你帶進去的店買貴了,他還會相信導遊、相信司機、相信店家、相信台灣人做生意嗎?

 

貝勒爺李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母親節跟老媽聚餐,才曉得母親真正的歲數,平常誰注意父母的年齡了?

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有次訪問中國大陸,時年68歲的毛澤東盛情款待,他問蒙哥馬利今年多大歲數,蒙回答74,毛澤東說:「哦,過了73歲了,咱們都老嘍。」

老毛點了根菸,繼續說:「中國有句俗話:七十三、八十四,閻王不叫自己去,如果闖過了這兩個年頭,就可以活到100歲。」蒙帥不曉得這句話是什麼意思,毛就笑著解釋:「我們的閻王,就是你們的上帝,我只有一個五年計劃,到時候就去見我的上帝了,我的上帝是馬克思。」毛澤東的意思是說他只能活到73歲。

蒙哥馬利說:「我要是知道你的上帝在哪裡,我一定要去告訴他,中國人民需要你,你不能離他們而去,你至少應該活到84歲。」

瞧這個馬屁精,別的沒學會,學會了中國人的吹噓拍馬。不過盟帥說的還真準,老毛真的活到84歲,真是一語成讖!

台灣民間好像也有這個說法--「七十三、八十四,閻王不叫自己去」。許多老年人也都忌諱這兩個數字,過生日也故意跳過。其實,這兩個年齡沒什麼神秘,也不可怕,只不過代表歷史上兩位名人的過世年齡,一個是「至聖先師」孔子,他活到72歲,虛歲73;另一個是「亞聖」孟子,死時虛歲84,所以他們的死亡歲數才被視為很難逾越的年齡。

大家也不必那麼在意,那是古人的說法,現代醫學那麼進步,生活條件也比過去好過太多,超越這兩個歲數的人比比皆是,所以,這句俗語就當作笑話聽聽吧!

 

貝勒爺李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個男人如果學問好,再加上一點機運,很可能就此改變他的一生。

王安石變法大家都知道啦,然而褒貶不一,在這不談他的變法,談他的際遇:

王安石20歲那年赴京趕考,路過馬家庄,看到馬員外家門口有個走馬燈,燈上寫著「走馬燈,燈走馬,燈熄馬停步」。顯然這是幅對聯,但只有上聯,似乎主人在等著有人接下聯,王安石只覺有趣,但因急著趕路,無暇給它接下聯。

說巧你還不相信,考試那天,王安石考得相當順遂,他本來文采就不錯,又是第一個交卷,主考官對他大為激賞,就傳他去面試。主考官指著廳前的飛虎旗說:「飛虎旗,旗飛虎,旗捲虎藏身」,要他對下聯,王安石馬上想到馬家庄門外的上聯,立刻不假思索地接道:「走馬燈,燈走馬,燈熄馬停步」。主考官聽後連聲讚好。

還沒完呢!所謂「人走時,馬走驃」,運氣來了城牆都擋不住。考完試,王安石打道回鄉,又經過馬家庄,被馬員外請到家中小坐,並順便請他接下聯,王安石笑了笑,立刻提筆寫下「飛虎旗,旗飛虎,旗捲虎藏身」。馬員外已經考過不少人了,但都沒有他對得如此工巧,認為王安石才氣過人,於是把女兒許配給了他。

大喜之日,正當新郎新娘拜堂之際,突然探馬來報,恭喜王安石金榜題名。馬員外喜出望外,命重開酒宴,大肆慶祝。王安石喜上加喜,也是十分得意,藉著三分酒興、七分醉意,揮毫在大紅紙上寫下一個「囍」字,讓家人貼在門口,從此以後,人們結婚,便有了貼紅「囍」字的習俗。

 

貝勒爺李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套句現代人語:要殺死一個大學生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拔掉他的網路線。所以說,現代人離不開電腦、離不開網路,沒有網際網路,生活便全部走樣,甚至活不下去。

史屁伯畢生最想long stay的地方就是紐西蘭,展鴻鵠心胸、吟山川河流,與天地為伍,共滄海一色。該是何等的悠閒與愜意。然而,為了家計,為了養活一個尚未成年的兒子,現在還是得為五斗米折腰,陶淵明那種「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」的日子只有在夢裡相應隨了。

東晉名人陶淵明人格高潔,學問淵博,世稱「靖節先生」,為田園詩人之宗,名作「桃花源記」為隱逸思想的代表作。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讚賞,詩中表達了詩人超然物外的思維情趣。桃花源在哪裡?眾說分云,我們不妨循著原詩的軌跡尋幽探勝一番:

湖南西部的武陵地區,是苗族人聚居的地方,晉朝時就過著陶淵明筆下所描寫的那種美好生活,而且還有著和陶淵明敘述的桃花林、款待客人的方式,所以武陵人說,武陵地區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。

不過也有人發現,現今黃山附近有一塊9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,歷代文人都稱這里為「舊秦村」、「桃花源」,人們要進入這裏,須沿著一條溪流,穿過一個叫「桃花源J的小洞,進了洞便可看到平坦的土地、整齊的房舍、潺潺的流水、搖曳的桑竹,景像跟1,500年前陶淵明描述的一樣,可惜的是,這個「桃花洞」在50年代修工路時炸毀了,也破壞了當地原始的古樸。

最近人們又在安徽黟縣發現一份陶氏宗譜,至今黟縣附近還有陶淵明的後裔,這一代的居民也保留著一些與「桃花源記」中所描寫的一樣的風俗,還喜歡在門楣上雕刻「桃花源里人家」的匾額;聽說唐朝大詩人李白也來過此地,並留下「黟縣小桃源,煙霞百里間;地多靈草木,人尚古衣冠」的詩句,由此觀之,此地亦與桃花源無異。

此外,也有人認為四川酉陽縣郊區大酉洞才是真正的桃花源,專家發現,這裡的景觀與原作幾無二致,根據當地州誌記載,秦有儒生數人,為避焚書坑儒之輾轉來此,過著「蠻不出洞,漢不入境」的生活,與原著說法一致。

其他還有幾個地方都說自己是真正的桃花源,湖南桃源縣1986年9月重陽節時,還隆重舉行「發現桃花源1600年週年紀念活動,表明了先搶先贏;大酉縣也正在大興土木,修建「桃花源公園」,並向外大肆招募投資。

可見一首詩紅了也能帶動商機,說了半天還不都是為了錢。真正的「桃花源」到底在哪?如果是我,只能說在史屁伯心裡,跟心愛的馬子不論天涯海角,都是屬於我跟她的「桃花源」。

貝勒爺李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王羲之的字大家搶著要,連米芾也不例外。

米芾的字也相當有名,畫也不錯,與當時的書法家蘇軾、黃庭堅、蔡襄並稱為「北宋四大家」,他的書法經常在台北故宮展出,有識貨的大陸觀光客,我都會帶他到二樓書畫館參觀。

不過米芾也是個怪胎,經常有驚人之舉,有一次,他在真州江邊的一條船上,拜見當時的權臣蔡攸,蔡攸取出新取得的王羲之「王畧帖」給他觀賞,米芾當下如獲至寶,緊緊抱住字帖,跪倒在地,要求用自己珍藏的名畫與之交換,蔡攸不肯,米芾再三請求,蔡攸還是不答應,米芾急了,突然跨過船舷,一手握著字帖,一手攀附船舷,大聲喊道:「你再不答應,我立刻跳江!」蔡攸沒見過如此瘋子,就搖搖頭給了他。

米芾的瘋癲在皇帝面前也一樣,有一次宋徽宗和蔡京、米芾一起討論書法,徽宗指了指桌上的紙硯,要米芾寫一條大字幅,米芾看上了那個硯台,興致也來了,一口氣寫完大字幅,米芾的字確實寫得好,宋徽宗一邊欣賞一邊讚嘆,這時米芾突然雙手端舉硯台過頭,跪在地上向徽宗請求道:「此硯已被米芾使用過,不好再給皇上使用,是去是留請皇上定奪。」

徽宗見狀大笑不止,哪有這樣請賞的,就當場賞賜給了他。米芾高興得忘了形,端起硯台就往懷塞,硯中的餘墨沾了他一身也全然不覺,仍在那手舞足蹈。徽宗望著米芾的憨態對蔡京說:「米芾的瘋癲不是浪得虛名啊。」蔡京說:「米芾的人品沒話說,但就跟人們所說的,京城不能沒有一個米芾,但也只能有一個米芾。」

貝勒爺李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王羲之素有「書聖」之稱,但他的成名可不是偶然的,套句小天后蔡依林的廣告詞:「我的歌和我的舞,都是一天一天練成的;我相信沒有一件事是可以一步登天的;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會成功;我相信時間終能回報我最好的禮物。」完全也是王羲之的寫照。

王羲之十歲那年,偶然發現父親藏有一本研究書法的書,激發起他寫字的興趣,至此像發了瘋似地練起字來。

他練字練到廢寢忘食,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,有一次家人送飯到書房,這小子竟然頭也沒抬,就用饅頭蘸著墨汁吃將起來,等家人發現他已是滿嘴烏黑,如此這般,終於揚名立萬,成就一代書法大家。

有一句成語叫「東床快婿」,怎麼來的?也跟王羲之有關:王羲之的叔叔王導,是東晉時的宰相,和當時的太傅是好朋友,太傅有一位如花似玉、才貌出眾的女兒,想在王導的子姪之間找個稱意的女婿。選婿那天,子姪們刻意裝飾自己,盡量表現各人最好的一面,唯有東床上的一位公子哥,根本不把來客當回事,逕自躺在床上,比手畫腳不知搞啥名堂。太傅大喜,知道這小子不做作、不拘尼,內涵不露,潛心向學,將來必成大器,於是圈選了他,這就是「東床快婿」的由來。

毛澤東也喜歡王羲之的書法,他知道黃炎培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跡,便向他商借,講好一個月歸還。毛是國家主席,黃當然不好說不,但又擔心書帖的下場,三不五時的就打電話去關心一下,老毛弄煩了,有一次黃又打電話來,老毛說:「任之先生,一個月氣你都忍不住嗎?一個月不還,是我失信;不到一個月催討,是你失信,誰失信都不好。」黃趕緊回說:「我是擔心您還看不看,如果喜歡,可以多借幾天。」

約定歸還的日子到了,毛澤東將書帖謹慎地包好,囑咐衛士一定要在日落之前交到黃炎培手中。

事後毛澤東跟別人說,「黃炎培不夠朋友,但夠英雄。」是啊,誰敢向毛澤東索討東西?蔣介石敢向毛澤東說:「什麼時候把中國大陸還我啊?」

扯哪去了?!

貝勒爺李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家說「老小」、「老小」,意思是說人到了一定年齡,行為舉止都跟小孩一樣。李敖是不是到了這把年紀,我不曉得,但他最近卻跟小他好幾十歲的小S鬥起嘴來,一老一小,挺熱鬧的。

李敖嗆大S婆婆張蘭沒文化水平,小S幫姊姊出氣,調侃大師暗戀張蘭,追不到才用這種隱性方式示愛。不料伶牙俐齒的小S這下踢到鐵板了,李敖5日喊告,最遲下周一對她提出誹謗告訴,「小S除誹謗我的『審美標準』,也誹謗我的『人格標準』。

李敖氣說:「小S說我是追求不到張蘭才罵她,那我算什麼人格啊!她在侮辱、冒犯我,我的審美標準這一輩子都很高,從我過去的老婆們、情婦們、女朋友們都看得出來,每一個都瘦、高、白、秀、幼,我從來沒有喜歡過老太婆!她闖大禍,前途有限,後患無窮。」李敖說這是很嚴重的誹謗,他看不出她在開玩笑。他唯一告過的藝人是前妻胡茵夢,告她做偽證。

李敖過去的女友、老婆是很漂亮,尤其胡茵夢,是我們那時代的大美人,我不得不佩服李敖大師,不論哪一方面,幫他拎皮鞋都不夠。我也喜歡過比我小好多歲的小女生,但還沒等開口就碰得一鼻子灰。想想,如果我有李敖的學問、有楊振寧的聲望、有郭台銘的財勢,我不討八個老婆才怪,不,我要學賓拉登他爸,娶22個老婆!

但是,李大師的度量和他的名望似乎成反比,小S講話就那樣,她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,你幹麻跟她一般見識?而且說了歸齊,你也是先罵了人家,說她的親家母是老太婆、沒文化水平,這不就扯平了嗎?你罵人卻不准人還嘴,這就有失大師風範啦!

年齡不是問題、身高不是距離、體重不是壓力,但是沒錢,什麼都是問題;沒名,什麼都是狗屁。

 

貝勒爺李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